大家可能对糖尿病都有一些认识,知道血糖长期高于一定水平就会被诊断为糖尿病,要以口服西药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,从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。但你又知道「糖尿病前期」这个概念吗?
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于正常水平,但未达糖尿病诊断的状态,如果不及早发现和进行合适的处理,很大机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。
分类 |
空腹血糖 (mmol/L) |
餐后2小时血糖(mmol/L) |
糖化血红素 HbA1c (%) |
|
正常血糖 |
<6.1 |
<7.8 |
<5.7 |
|
糖尿病 前期 |
空腹血糖异常 |
6.1 - 6.9 |
<7.8 |
5.7 - 6.4 |
糖耐量异常 |
<7 |
7.8 - 11.0 |
||
糖尿病 |
≥7 |
≥11.1 |
≥6.5 |
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,平均20岁的健康人士,终身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是66%,而糖尿病前期人士将来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则增加至90%,患糖尿病的病程可长达33年或占剩余寿命的一半时间(52%)。糖尿病前期人士将来患上心血管疾病、末期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机会亦大大提升。
要预防或减慢发展成为糖尿病,首先要大幅度地调整生活方式,并进行定期监察,需要时给予针对性的中药或西药治疗。生活方式的调整,包括合理的饮食及适量运动。目的在于维持理想的体重和血糖水平,同时控制血脂异常(包括低密度胆固醇过高)、高血压等其他风险因素。
饮食方面,应维持低糖、低盐、低脂肪、高纤维的饮食方式,控制热量,保持营养均衡、食物多样化。外国研究发现,糖尿病前期患者比健康人士更多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,超过96%糖尿病前期患者有以下症状的至少1种:胃腹胀感、早饱、恶心、烧心、嗳气或放屁多、便秘。所以糖尿病前期人士须同时注意胃肠道状态,保持身体良好的消化代谢功能。
运动方面,应维持每星期5次,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(急步行、慢跑、单车、游泳、跳舞、球类运动等)。同时配合每星期2次的抗阻力运动,锻炼不同部位肌肉。运动不但有助血糖和体重控制,更有助保持情绪舒畅,改善睡眠和记忆力,有利于控制血脂和血压。
要改善糖尿病前期状态,中医治疗也非常重要,这跟中医「治未病」的概念不谋而合。我们会按照不同人的症状表现,辨证论治,提供个体化治疗。治疗多会以中药和针灸为主,以改善症状,提升身体代谢功能,控制血糖。
根据观察分析,糖尿病前期多有以下几类常见症状:
1. 脾胃壅滞 – 体型肥胖、胃腹胀满、嗳气或放屁多、大便不爽
2. 湿热蕴结 – 口中黏腻感、口干但不欲饮、心烦、口苦、胃腹胀满、四肢沉重、大便烂或便秘、小便黄
3. 脾虚痰湿 – 倦怠乏力、食欲不佳、大便烂、口淡或口黏、四肢沉重、头重、胸闷、气短
4. 肝郁胃热 – 口干口苦、食欲旺盛、大便干结、易急躁、胁肋胀
5. 湿浊痰瘀 – 体型肥胖、身重身痛、精神疲倦、头晕、胸闷、口干
6. 气阴两虚 – 倦怠乏力、口干口渴(夜间明显)、腰膝酸软、汗多、盗汗、手足心热、心悸、失眠
曾有一位60多岁女士,身体检查发现血糖偏高,虽然未达糖尿病水平,但数月后覆查血糖仍然偏高。她担心情况继续加重,会发展成为糖尿病。她一向容易出现心悸症状,不敢进行太多运动,希望透过调节饮食以控制血糖。可是一段时间后,血糖仍未见明显改善,她就求诊中医希望针对调整血糖偏高的情况。
望闻问切的过程中,发现她是以气阴两虚为主,便为其处方益气养阴的中药治疗。同时,分析她的饮食结构后,建议她减少食用面包、饼干等作为零食或代替正餐,增加蔬菜瓜果的比例并安排好饮食时间,保持营养均衡之余亦增加饱腹感。经过数月的治疗和饮食注意,这位女士的血糖恢复正常水平,而心悸、疲倦、失眠等症状也明显减轻,气阴两虚的状态得以改善。此后就提议她可以慢慢尝试以急步行等轻柔运动,保持每星期一定运动量。她尝试后发觉没有以前运动的不适感觉,运动后反而带来轻松的感觉,血糖也正常稳定。
即使发现自己属于糖尿病前期,不用过于担忧,反而应该把握这时期进行调整。应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,并监测体重及血压,留意饮食及运动的改变对于血糖水平的影响。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处理糖尿病前期情况,就有更大机会控制好病情发展。愈年轻的人,透过生活方式改变而改善身体代谢机能及指标的效果,远比老年人好。所以,年轻人士,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有其他风险因素的人,应进行血糖筛查,预防胜于治疗。
中医生活完整文章﹕请按这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