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多歲的陳小姐(化名)在2021年初出現心悸、消瘦情況,同時發現雙眼輕微腫凸,確診甲亢及甲狀腺眼病。在服用西藥期間甲狀腺功能穩定,但每次減藥後,甲狀腺指數都會反彈,而且雙眼腫凸不變,於是在2022年中前來求診中醫。服中藥兩個多月後,身體狀態漸漸趨向平穩。但在某次覆診時,陳小姐自覺雙眼腫凸反覆,細問之下,原來她最近因事,心情鬱鬱不歡。而在中醫角度,她的眼病狀態,與情緒問題引伸的「肝氣鬱結」狀態密切相關。
甲狀腺眼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,與甲狀腺疾病相關,主要累及眼睛球後結締組織和眼外肌。約25%~50% 的格雷夫斯病 (Graves’ Disease,最常引致甲亢的自體免疫性疾病) 患者出現甲狀腺眼病,其中女性患者的發病率比男性高六倍。除了常見的眼球前 凸、眼球運動障礙、眼瞼退縮閉合不全外,還可出現複視、斜視,併發暴露性角膜炎或壓迫性視神經病變等。患者不單外觀受影響,更可致視力下降,甚而失明,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。甲狀腺眼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,普遍共識是身體免疫系統的失調,令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甲狀腺及眼部周圍組織,從而出現甲狀腺眼病。
現代醫學對甲狀腺眼病的治療,一般以激素控制眼周炎症及水腫,並在必要時分階段配合手術治療。而近年不少研究亦提出,傳統中醫在治療眼病方面,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凸眼度,幫助改善視力,減輕炎性水腫,有助穩定病情。
中醫對異常眼凸的論述,最早可見於隋代巢元方《諸病源候論》的「目珠子脫出候」。至宋元時期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中,首次提出「鶻眼凝睛」的概念與描述,與現代甲狀腺眼病表現有相通之處:「此眼初患之時,忽然癢痛淚出,五輪脹起皆硬,難以回轉,不辨人物」。在中醫理論裡,甲狀腺眼病是由於不同原因,使肝氣鬱結、脾腎受累,令風、火、痰、濕、瘀血上壅於目,眼睛經絡滯澀、清竅閉阻而成病。臨床大致可分四種致病體質:1)肝鬱化火;2)氣鬱痰阻;3) 陰虛火旺;4) 肝腎陰虛。患者的受累臟腑多為肝、脾、腎,而與肝最密切相關。又因肝開竅於目,故中醫調治甲狀腺眼病,治肝是重點之一。
中醫的肝臟,並非單純指位於右腹橫膈膜以下、分左右兩葉的實體器官,而是一個主要調節身體氣血流動的功能系統。肝透過疏通、調節全身氣的升降出入運動,從而確保身體的水液、精血的運行和收攝順暢。所以肝的特點是「主疏泄,喜條達」,日常要令肝氣運行保持通暢,肝血滋養充足而不過度損耗,才是養肝之道。而甲狀腺眼病的患者,往往由於長期情志失暢,心情惱怒鬱悶,或作息日夜顛倒;前者令肝氣運行鬱滯,後者令肝血過份損耗,最終由肝病累及脾腎,並產生風火、痰濕、瘀血等病理產物,上阻目絡成病。
中醫舒肝鬱,養肝血的要旨,幾乎貫穿整個甲狀腺眼病的不同階段。而中醫亦有不同治肝的方法。在中藥方面,常用舒肝解鬱的中藥如柴胡、鬱金、香附、玫瑰花、青皮等;養肝血多用白芍、生地黃、山茱萸、酸棗仁等。臨床再按患者病情,配合各種清肝熱、平肝風、化痰濕、化瘀血的中藥。在針灸治療方面,則常用太沖、曲泉、足臨泣、陽陵泉等肝經、膽經穴位,以暢通氣機;以及三陰交、太溪等調補陰血的穴位,再配合病情加減選用耳穴,或頭面穴位,以疏通目周經絡。
除了求診註冊中醫師,甲狀腺眼病患者日常可以如何自我調養,協助穩定病情呢? 以下是一些舒肝氣、養肝血的生活建議:
1) 儘量避免受過度情緒刺激,包括遠離爭執場境,培養有益身心的興趣,例如行山、緩步跑、游泳、習練太極及八段錦等。以上幫助轉移及疏導負面情緒,令心境保持平靜和舒暢,使肝氣運行順暢,即所謂「疏肝」的活動。
2) 切忌熬夜,要注意休息時間。太晚睡會令人體傷陰耗血,即使次日睡到日上三竿,亦不能補回耗損的肝血。建議每晚儘量在11點前入睡。
3) 飲食避免過於肥膩、辛辣、寒涼,少食加工食品,禁絕吸煙。食物宜清淡富營養,避免食滯脾胃進一步令肝氣鬱滯,或加重風、火、痰、瘀等病理產物的堆積,加重病情。
4) 甲狀腺眼病患者,在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後,可輕揉眼睛附近穴位,以疏通局部經絡氣血,開竅明目,協助紓緩病情。常用穴位,可用陽白、魚腰、四白、太陽等穴位,以指腹輕力打圈揉按30次,至穴位微微有酸脹感即可,每日可做2-3次。
陳小姐聽取建議,維持心境平靜,配合適量運動,調整作息時間。在堅持接受中藥治療約半年後,開始成功減服西藥,並且雙眼腫凸程度亦有所減輕。現時仍積極接受中西醫的治療。
中醫生活完整文章﹕點擊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