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社會環境轉變及疫情影響,近年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明顯有所提升,當中不乏對「抑鬱症」的討論。世界衛生組織表示,全球約有5%的成年人受抑鬱症困擾,亦即每20人便有1位患有此病;而2015年一項調研則反映,香港約7%的人口符合「混合焦慮抑鬱症」的診斷標準,使其成為本地最常見的情緒問題。抑鬱症不但有較高的患病率,其症狀亦對個人的生活及社交帶來影響,後果不容少覷。根據《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》(第五版)所示,如持續2周出現至少5個下列的症狀(必須包括a或b),而日常生活受其影響,則有機會被診斷為抑鬱症:
- 接近每天或大部分時間都情緒低落;
- 對活動失去興趣或歡愉感;
- 體重下降,食慾明顯增加或減退;
- 失眠或嗜睡;
- 易激動,或動作反應遲緩;
- 感到疲倦,缺乏活力;
- 感到自我價值低下,或有強烈罪疚感;
- 難以集中精神思考,缺乏決斷力;
- 有自殺念頭。
現代治療抑鬱症主要利用抗抑鬱藥物及心理治療。較常見的藥物為「血清素」,透過平衡腦部的神經傳遞物質,以減輕症狀。同時,抑鬱症的成因較複雜,生活壓力、人際關係、童年創傷等亦可增加患病的風險,因此有的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療後,心結得以解開,症狀亦會隨之改善。
中醫治療抑鬱症
至於中醫方面,早在《左傳‧昭公元年》已有記載晉平公患病,醫者診斷後所說的話:「不可為也。是謂遠男而近女,惑以生蠱;非鬼非食,惑以喪志。」此處指晉平公主要的症狀是「喪志」──對事物失去動力,與現代抑鬱症的表現相近,可見情緒及意志的低落在古代亦已被正視。可是在傳統中醫診斷裡,並無等同於「抑鬱症」的病名,最接近者為「鬱證」,其餘「百合病」、「臟燥」、「梅核氣」等亦可作參考。
鬱證多因情志不舒、氣機鬱結而致,臨症首要辨別虛實,循發病軌跡了解背後可能經歷的情志內傷(如長期憂慮、恐懼等),結合四診資訊,以決定治療方案。此處列舉兩個較常見的證型,一虛一實,以供參考:
- 肝氣鬱結(實):
患者情緒抑鬱,容易煩怒,思想負面,悲傷欲哭。伴見症狀有胸脅脹痛,口苦口乾,眩暈耳鳴等;有的病人受肝氣犯胃,更每於心情不佳時胃脹噯氣,「頂住食唔落」,甚至胃酸倒流。對肝氣鬱結型的患者,治療應當疏肝解鬱理氣,亦建議適度到户外走動散心,並透過音樂、香療、拉筋等,幫助自己平靜和放鬆心情。 - 心脾兩虛(虛):
患者焦慮多憂,表現倦怠乏力、對事物失去興趣,或會留意到自己的集中力明顯下降,工作時力不從心。同時可見食慾不振、體形消瘦,失眠多夢,女士月經不調等。此證型的患者需補養心脾,宜多進食有營養的食物,適當調整工作節奏,充分休息。
現代中醫治療抑鬱症的優勢在於辨證論治的原則,使患者無論處於病情的任何階段,是否有配合西藥或其他治療,我們都能夠判斷病人當刻的體質狀態,給予個體化的治療。例如,有的病人在服用抗抑鬱藥物後,情緒波動已大致受控,但藥物的副作用使其大便乾硬難排,睡眠質素亦未如理想,在這種情況下服用滋養津液及養心安神的中藥,患者的生活質素便能再上一層樓。亦有的病人病程漸見改善而西醫安排西藥減量,在調整藥量的過程中便配合針灸及中藥去穩定症狀,從而減少停藥時的不適。最後,不少市民未必意識到自己的症狀與抑鬱情緒有關,反而因為失眠、胃口、疲倦等問題希望「調理」,因此,中醫亦能在早期提醒病人留意情緒疾病的警號,及時作出合適治療。
抑鬱症病例分享
女 30歲
患者因抑鬱及焦慮服精神科藥物數年,近日因有生育打算,便在諮詢西醫後計劃停藥。惟月前不幸感染新冠病毒,此後睡眠及情緒轉差,便不敢開始減藥。
首診:1月前感染新冠病毒,此後咳嗽頻作,咽喉中有痰阻感,胃口轉差,不覺肚餓,食後胃脹噯氣。大便偏爛。素來睡眠較淺,自感染新冠後症狀加重,常常半夜醒來覺心慌緊張,甚則無法再睡。早上疲倦,不想上班或社交,只想回家休息,但推卻聚會後又會責備自己過於軟弱。
脈:細滑
舌:舌淡紅 苔薄白膩
解說:此病例的診斷為鬱證,證型為脾氣虛,擬方六君子湯以健脾益氣,再加養心安神類中藥如酸棗仁及夜交藤等。考慮患者新冠期間休息不足,損傷脾氣,脾失健運則見較多胃腸症狀,加上患者素來多憂多慮,有心脾不足的基礎,在大病過後心神更見失養,失眠及抑鬱症狀便會加重。此外,脾虛致水濕不化,津液內停成痰,使咳嗽難癒,舌苔白膩,故加入化痰理氣之中藥。服藥5天後,患者胃口基本回復,睡眠改善8成,夜晚縱會醒來,亦無心慌心悸。患者打算再服一段日子的中藥以過渡西藥減量的過程。
中醫生活完整文章﹕請按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