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 Dynamic
Latest Articles
盛夏大汗淋漓屬正常

*This content is in Chinese ONLY*

 

 

夏天天熱,活動之後出汗較多,屬正常生理現象。環境高溫,和劇烈運動之外;過度疲累、情緒緊張、進食灼熱或辛辣食物時也會排出很多汗;排汗的目的是為身體散熱,調節體溫。

 

每個人的出汗量會因汗腺多少及活躍程度而異。一般來說,女性的汗腺數目比男性多,但男性的汗腺較活躍。因此,有些人相對比較大汗,都可能是正常的。然而,如果在沒有明顯誘因下,例如﹕天氣炎熱、穿衣過暖、運動、勞累、緊張或服用發散藥物等而大量出汗,並且出汗程度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和生活不便,那就有可能是患上汗証。

 

中醫認為汗証成因與陰陽失調有關。中醫會根據病人出汗時間,分為自汗和盜汗。自汗,是指人體不因外界天然因素、勞累、穿衣過暖、飲食和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,即使在靜止時間亦大汗淋漓。另一種盜汗。盜,盜賊的盜字,盜賊通常夜間趁著大家睡著時活動,而盜汗亦是指入睡時汗出,醒來即汗止。

 

許多病人誤以為多汗,一定是實証,但其實自汗是虛證較多。汗証的虛證主要分為﹕肺氣虛、脾氣虛、腎陽虛、肝腎陰虛等。

 

脾腎虛證者汗出出清稀量多,兼見怕風怕泠,神疲乏力,易倦,氣喘心悸,面色蒼白,口乾,容易感冒。患者多是體質虛弱,大病久病之後,或長者和更年期人士。某些病例如:糖尿病、甲狀腺疾病和癌症病人也有機會患上此證。

 

汗症實證,包括濕熱和陽明熱盛,病人體質以陽盛或濕熱為主,比較怕熱,常見口乾口苦,汗質黏,氣濃,甚至沾衣染黃。大便臭,小便黃,患者多為青壯年。

 

中醫在診治的時候除要了解病人出汗時間外,亦會根據病人出汗的部位來診斷。手足汗出病人多因脾胃不好,導致脾胃運化水濕功能失常,津液從手足而出。透過健脾化濕治療,手足汗也會改善。腋下汗出,汗常夾有臭味,汗色黃沾污衣物,中醫認為是肝經濕熱有關,病人除了控制易怒和緊張情緒之外,日常亦注意少食辛辣濃味食物。

 

汗多的人容易在社交場合中感到尷尬,從而產生負面情緒,甚至令自尊心受損及影響工作。大約20%汗證患者同時患有焦慮症及抑鬱症,宜及早治療。

 

文章來源﹕中醫生活

 
Share:
 
Share: